海洋科学系教师党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二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一周年,进一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筑牢教师政治忠诚、信念坚定的思想根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海洋科学系于2021年10月13日下午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津湖》的主题观影活动。海洋科学与水产院长徐军田、海洋科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2日 |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多项措施并举加强实... |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系列重要文件精神,统筹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我院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 10月26日学院召开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高焕主持,全体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各科研团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院长徐军田传达了省委关于近期省内实验室爆炸事件相关处理文件的精神,指出“安全无小事”,强调实验室的安全发展理念,要求所有人员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8日 |
|
公示 |
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质量,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水平,充分调动校外实践导师的积极性。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现将拟推荐优秀校外实践导师名单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21年10月25日至2021年10月30日。公示期内若有异议,请向教学科研办反映。联系电话:85895427。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2021年10月25日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5日 |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迎新晚会顺利举办 |
10月31日晚,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心连海,梦飞YOUNG”迎新晚会在苍梧校区兴海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出席晚会的有院团委副书记唐振新、学生会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以及21级新生。 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又迎来一批新鲜的血液。伴随着主持人宣布晚会正式开始,一段激情的舞蹈《black mamba》拉开了本场晚会的序幕。紧接着一首抒情歌曲《我们俩》让观众们深深投入。安静过后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1日 |
|
拟获得2021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名单公示 |
|
发表时间:2021年10月27日 |
|
海洋藻类生物学科研团队简介 |
海洋藻类生物学科研团队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海藻生态生理以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围绕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近岸海域藻类初级生产过程响应全球与区域环境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在黄海绿潮暴发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团队服务于地方产业,先后培育出紫菜优良品系10余个,推广面积约20万亩/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亿多元。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团队专注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种质资源科研团队简介 |
种质资源研究室主要从事重要水产经济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与挖掘相关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重要经济鱼类的营养调控与细胞免疫研究、海洋生物类群的系统演化与海洋生态保护研究等。围绕水产经济动物的种质保护与开发,克隆了草鱼、青鱼等淡水鱼脂蛋白脂肪酶(LPL)、葡萄糖激酶(GK)、乙酰CoA羧化酶α(ACC1)等10多种脂代谢关联基因,阐明相关基因的组织表达和营养调控特征。同时,利用构建的鱼类营养性肥胖模型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近岸海域生态与环境科研团队简介 |
近岸海域生态与环境科研团队,针对近岸海域,特别是典型的富营养化渔业海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生态灾害等问题,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监测与模拟实验、以及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三个层面,开展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污染与防治研究。目前,围绕海州湾、灌河口等海域,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微塑料等新型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近岸海域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近岸海域生态监测与评价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海洋甲壳类遗传育种团队简介 |
海洋甲壳类遗传育种团队主要从事海洋甲壳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发掘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在不同环境因素对虾类生长、性腺发育及免疫学影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团队在脊尾白虾的工厂规模化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新品种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团队致力于研究对虾类人工育苗工艺流程及人工育苗中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和幼体生长的关键因素,为对虾类苗种繁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团队现有科研人员7人,其中教授2人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贝类学科研团队简介 |
贝类学科研团队主要从事经济贝类种质资源开发与遗传育种以及贝类抗逆性和色泽形成机制等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在青蛤全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及其生态养殖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团队服务于地方产业,先后建立了滩涂贝类池塘综合养殖核心示范区、引入缢蛏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数万亩,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500万元。在生态养殖模式研究领域,团队专注于综合养殖技术研究,在江苏海域研究建立了鱼、虾蟹、贝等物种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生态免疫科研团队简介 |
海水养殖动物病害与生态免疫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拥有科研人员6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其中博士后1人,境外访问学者2人。研究方向包括: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重大疫病的流行病学、检测技术、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营养调节、疫苗的研制和效果评价和水产动物药物研究和开发。主要围绕江苏海水养殖出现的实际问题,开展重要经济动物的重大疫病研究。针对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预防控制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
|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第一次... |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于11月5日完成会议既定议程,顺利闭幕。本次会议分为预备会议及正式会议,分别于11月4日晚及11月5日下午进行,按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大会分苍梧校区、通灌校区两个场地进行,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同步进行相关会议议程。 11月4日晚七时,学院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预备会议于海洋南楼201室及至善202室顺利召开,会议由院学生团委副书记梁乃祺主持。全体团员代表参加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6日 |
|
厦门大学高坤山教授应邀来我校作报告 |
11月4日上午,厦门大学高坤山教授应邀到我院交流,并作题为《藻类碳汇源过程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徐军田院长主持,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的80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讲座内容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酸化与低氧化的耦合效应、多重环境压力下酸化的生态效应、UV辐射的正负效应以及对未来藻类生物学领域研究方向的展望。高教授首先从海洋酸化的成因、藻类的碳浓缩机制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做了详细介绍。然后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8日 |
|
“干事创业勇担当”——记校优秀学生干... |
董欣雨,女,汉族,预备党员。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生技192班学生。曾担任院团委实践部干事、部长,班级团支书职务,现担任院团委副书记。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优秀团干部、校三等奖学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2021,创新创业类)三等奖。 该生在校期间成绩良好,表现优异,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工作能力突出。在大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学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6日 |
|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同心相守,共同成... |
为充分发挥朋辈心理互助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打通心理育人最后一公里,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同心相守,共同成长”宿舍长培训于10月25日起在苍梧和通灌两校区陆续开展,心理辅导员邱天琦负责本次培训。 培训分为宿舍长职能和要求的讲解、互动讨论及会后作业几部分组成。培训要求全体宿舍长要明确身份意识和工作职责。善于与宿舍成员沟通,加强报告意识,即对心理脆弱期的舍友做好心理工作,及时上报心理与行为出现异常的同学 |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