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办学历史悠久,自1958年开始设置专业并招生,现有在院学生16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近300人,本科生1300余人。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江苏沿海,向海图强,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拥有一支近百人的教职工队伍,深度参与国家"蓝色粮仓"建设和"一带一路"海洋合作,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输送一大批海洋专业技术人才。教师荣获多项省级人才计划与称号,多人入选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近年来,近30名教师赴海外名校访学,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术水平,并在海洋领域的国家和省级学术团体中担任学术职务。
学院设有海洋科学系、水产系、海洋资源与环境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和1个实验中心; 拥有“海洋科学”和“水产”学术型硕士点以及“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有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医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是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海洋科学”学科获批江苏省首批优势学科并连续入选四期建设项目。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行列。
学院设有自然资源部“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江苏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平台;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和“水产养殖学实验室”等7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平台; “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库”、“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和“江苏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等4个研发平台。海洋楼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建成12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与30多个单位建成实习实训基地。
近五年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超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江苏省杰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课题1项;连续两期入选国家贝类产业体系,首次完成国家行业标准《青蛤》标准(修订)报批稿,完成江苏首个海水贝类新品种;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SCI收录200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以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3%。扎实开展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考研升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考研率约为40%,稳居全校前列,连续5年获评学校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竞赛奖项。
学院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积极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交流,扩大合作,提升影响力。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院全体师生正奋战在海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线向海图强,为国家海洋战略和江苏海洋强省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2025年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