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上午,应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邀请,厦门大学高坤山教授在海洋楼201会议室为师生们作了题为“海洋光合作用”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副校长徐军田教授主持,我院师生代表近80人参加了报告会。
在本次报告中,高坤山教授围绕“海洋光合作用”这一重要主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他从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现象的研究历程出发,详细阐述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机理、光合生物及相关光合色素,深入剖析了光合固碳机理及影响因素。同时,高教授还分享了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的互动关系,包括光强、紫外辐射、金属污染、海洋酸化、温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碳和氧气测定方法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技术原理。通过结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高教授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海洋光合作用的关键因素,为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提供了重要线索。最后,高教授指出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源于求异思维,鼓励广大师生要有创新精神,这不仅对于深化我们对光合作用的理解至关重要,也对于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师生与高教授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高坤山,厦门大学教授。高坤山教授长期从事海洋环境生物学研究,是国际上率先提出和深度探讨海洋酸化的学者之一,在海洋酸化生态效应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日本京都大学博士(1989年),日本关西电力公司综合技术研究所(关西综合环境中心)客座研究员(1989-92),美国夏威夷大学博士后(1992-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1996,汕头大学),中科院水生所首位“百人计划(A)”研究员(1997),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首席教授(2007-)。在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同行评议论文300余篇;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主编中文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藻类固碳》、《水域环境生理学研究方法》),联合主编英文专著2部(《Aquatic Ecosystems in a Changing Climate》,《Research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 in Aquatic Sciences》);海洋酸化研究与国际咨询组织成员(2010-),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第149工作组( SCOR WG on Changing Ocean Biological Systems (2016-)成员;先后任5个SCI期刊编委或副主编。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